圖片拍攝經歷
及技術說明
|
采用片狀預制疲勞裂紋的拉伸試樣,在不同的溫度(300 ℃~400 ℃) 和不同碘分壓(102 ~104 Pa) 下進行系列恒載荷實驗,以獲得碘致應力腐蝕開裂的基本數據。
斷口經過超聲清洗除去表面的部分腐蝕產物后,可觀察到微觀斷裂特征。斷口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預裂紋區、應力腐蝕開裂區(圖1 和圖2) 和過載韌性斷裂區。應力腐蝕開裂區的形貌隨KI 增加而不同。在SCC 裂紋的萌生階段,可同時觀察到穿晶開裂和沿晶開裂,而且穿晶準解理開裂通常都局限于單個晶粒內(圖1) ,表明此時的KI 值基本接近KISCC 。在試樣中沒有觀察到純粹的沿晶開裂區域,這與應力腐蝕的實驗條件有關。預裂紋尖端的應力水平很高,而沿晶開裂只在零應力或低應力的條件下出現,高應力下,沿晶開裂很少見。在SCC 裂紋的擴展階段,準解理面往往貫穿幾個晶粒,其中能觀察到一些塑性撕裂棱(圖2) ,塑性斷面應是晶粒的棱柱面,基面發生脆性準解理開裂后,棱柱面在大載荷作用下被拉開。在過載斷裂區,則觀察到大量大而深的等軸狀韌窩,說明材料本身的韌性非常好。由此可以推斷,碘是導致材料脆化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