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研究分析、歸納,得到以下結論:進口軸承中對軸柱與軸套馬氏體數量分別控制在不同范圍,與國產軸承鋼相比,進口軸承中馬氏體針、碳化物細小、分布均勻,殘余奧氏體含量低,有些甚至完全消除殘余奧氏體。進口軸承耐磨性能優(yōu)于國產軸承。GCr15經完全奧氏體化后貝氏體等溫淬火和完全奧氏體化后馬氏體等溫淬火再中溫回火預處理的碳化物細化效果佳,終處理后的碳化物細小、均勻、分布彌散,同時細化了奧氏體晶粒。但由于熱處理后的殘余奧氏體含量也偏高,碳化物含量降低,以及碳化物不圓整的原因,軸承試樣的綜合力學性能反而略有下降。預處理為球化退火的軸承試樣綜合性能最佳。進行碳化物細化處理工藝必須同時控制好碳化物的圓整度和殘余奧氏體含量。GCr15經870℃奧氏體化后淬火160℃鹽浴中等溫20min后空冷,奧氏體產生熱穩(wěn)定化,最終回火后殘余奧氏體量增加至14.2%,等溫時間延長至60min,殘余奧氏體含量不再繼續(xù)增加。馬氏體淬火后立即進行冷處理能有效消除試樣中的殘余奧氏體,使之降低到5%以下。殘余奧氏體含量過多,則顯著降低試樣的強度和硬度。并且其對軸承試樣的沖擊韌性也無明顯改善。試樣馬氏體等溫60min后,少量殘余奧氏體轉變?yōu)榈葴伛R氏體,使軸承試樣的耐磨損性能提高了32.1%。軸承試樣經冷處理減少其殘余奧氏體量后,試樣強度、韌性有所下降,但硬度、耐磨性能均有提高,耐磨損性能比未經冷處理試樣提高了35.7%。GCr15經870℃奧氏體化后,于240℃以不同時間等溫油冷或空冷后得到的組織組成為針狀馬氏體+下貝氏體+殘余奧氏體+殘余碳化物。等溫初期,貝氏體轉變較快,下貝氏體隨等溫時間延長而長大,等溫到一定時間后下貝氏體轉變速率下降,貝氏體不再繼續(xù)長大。貝氏體轉變量在45.1%左右時,軸承試樣的綜合性能最佳。耐磨性能比馬氏體淬回火試樣提高了47.5%。GCr15經馬氏體淬回火處理,試樣斷裂機制為微孔聚集型斷裂,而經貝氏體等溫淬火處理后,斷裂機制轉變?yōu)榻饫頂嗔。貝氏體轉變后試樣表面的殘余壓應力高于馬氏體淬回火組織。 3/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