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加熱技術在汽車、拖拉機、發(fā)動機工業(yè)中得到廣泛應用。在汽車制造中有200多種,近50%重量的零件采用感應加熱淬火,例如曲軸、半軸、凸輪軸、剎車凸輪、轉向節(jié)、變速導塊槽口、氣門調整螺栓,進排氣閥端頭、球頭肖等。其中東風汽車公司半軸的橫向磁場加熱淬火是最具代表性的先進技術。利用橫向磁場的矩形感應器實現了半軸表面和圓角的一次加熱淬火,使生產效率提高數倍、半軸的抗彎扭疲勞強度提高10倍。具有故障報警、診斷功能、由計算機自動控制的半軸感應淬火自動生產線已多年穩(wěn)定投入生產。我國汽車工業(yè)的感應熱處理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的感應電源制造企業(yè)自1990年代引進SIT(靜電感應晶體管)、1GB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和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全固態(tài)晶體管電源以來,老式的電子管高頻電源和機式中頻發(fā)電機組已逐步被晶體管電源代替,本土企業(yè)生產的新式電源已能基本滿足用戶企業(yè)在功率和頻率上的要求。感應淬火機床朝柔性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fā)展具有識別零件,控制功率、自動調節(jié)工藝參數、故障顯示、報警、診斷的感應淬火裝置,在汽車工業(yè)生產中也逐步推廣應用。
2.2.4 化學熱處理的潛力得到發(fā)揮
除滲碳、碳氮共滲以外的化學熱處理,尤其是鋼在鐵素體狀態(tài)下的化學熱處理,其特點是工件畸變小,對提高機器零件耐磨減摩性能,提高抗疲勞、抗腐蝕性能和抗咬合能力以及節(jié)能降耗有明顯效果。自上世紀60年代機械部機械科學研究院研制成功鹽浴氮碳其滲(軟氮化)和無毒原料氮碳共滲,并在生產上應用以來,又陸續(xù)開發(fā)出碳氮硼三元共滲、氨+吸熱型氣氛、氨+空氣、氨+二氧化碳的氣體氮碳共滲和氮氧共滲以及低氰鹽浴滲氮、拋光、氧化的QPQ技術和LT鹽浴氮碳共滲在汽車、摩托車、輕紡機,機床,工模具、緊固件、儀器儀表、兵器等行業(yè)獲得廣泛應用。由于效果好、成本低,工藝過程簡單、毒性很小,特別受到上列行業(yè)外資企業(yè)和外銷產品企業(yè)的青睞。
氣體滲氮雖然工藝周期長,但因滲層硬度高,提高零件耐磨性效果好,且工件畸變小,在機床精密零件中廣泛應用。上海交通大學潘健生教授在1980年代即對控制滲氮技術開展了系統(tǒng)研究。通過對氨分解率(H2)的精確控制,可以獲得預想的鋼件滲層含氮量和理想的組織結構,在生產中得到推廣應用。山東工業(yè)大學(現為山東大學材料工程學院)和江蘇機械研究所(現為鑄鍛熱處理研究所)在1970年代研發(fā)出可得到脆性小的單相Fe2B層的固體滲硼法和粒狀滲硼劑商品。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亦于同期開發(fā)出硼砂鹽浴滲金屬技術(類似日本的T.D法)。二者在提高冶金、礦山機器零件和模具壽命上充分發(fā)揮出了化學熱處理的潛力。
2.2.5 離子熱處理的盛行
早在1970年代初北京機床研究所就研成功國內第一臺10A離子滲氮試驗裝置。此后,離子滲氮技術的研究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船開展起來。對工藝參數、滲層組織和性能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探索了鋼中含碳量和合金元素以及原始組織、溫度、時間、壓力、氣體介質成分對滲層組織的影響。判明了形成γ、ε相,γ’+ε或ε+Fe3C復合相化合物層以及無化合物層的條件,測定了鋼件在多種服役條件下最適宜的組織形態(tài)。這些結論對離子滲氮的擴大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到1980年末全國已有上千臺離子滲氮設備、數十家離子滲氮設備制造廠、興起了一場推廣離子滲氮技術的高潮。
除離子滲氮外,許多科研單位、大專院校還開展了離子滲碳、碳氮共滲、離子軟氮化、硫氮和碳氮硫共滲、離子滲硼等技術的研究開發(fā),但由于技術復雜、生產成本高、環(huán)保和安全衛(wèi)生等因素,未得到廣泛應用,生產應用最廣的還是離子滲氮。
|